青岛日报/青岛观/青报网讯 日前,国网青岛供电公司电缆智能巡检机器人在220千伏合肥路电缆隧道投入运行,成为精准而又不知疲倦的24小时“电缆卫士”。这是山东省首例正式投入运行的电缆智能巡检机器人,标志着青岛有了“聪明电缆”。
记者了解到,该电缆智能巡检机器人具有高防护能力和可靠性,可带动检测组件沿轨道实现水平、爬坡、绕弯运动,具备自动巡检、突发事件处理和远程监控功能。机器人本体搭载高清球机摄像机、拾音器、烟雾传感器、温湿度传感器、有害气体传感器等设备,通过轨道行走方式对隧道中电缆外观及其它辅助设备外观检查诊断,对隧道内的整体运行环境状态进行实时监测,并将巡检数据自动保存到系统后台,生成检测分析报告,也可与现有在线监测系统有机地联动结合,使线路运维人员足不出户即可掌握电缆隧道内部设备、环境状况,实现对电缆隧道高压电缆的全自主巡检。
截至今年8月,青岛35-220千伏电缆长度达到1508.317公里,其中220千伏电缆线路19回、长78.064公里,电缆及通道规模位居全省首位。电缆隧道巡检机器人的应用,一方面实现了对隧道内电缆运行状态和环境的实时监测,提高了隧道巡检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和巡检的准确度及精度,另一方面,可代替人工完成对电缆隧道内设备的常规巡检任务,降低了运维人员作业风险,提高了运维的工作效率。
声明:本篇文章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,目的在于传播,如有侵权请告知,并配合删除
上一篇: 电线电缆质量最难把控的四项指标